中国磁州窑特种邮票诞生记
以下文章来源于峰峰文化 ,作者韩修竹
中国磁州窑特种邮票诞生记
在新中国邮票史上,首套以反映陶瓷为题材的邮票,当属1981年4月15日中国邮政总公司发行的T62《中国陶瓷——磁州窑系》特种邮票,全套6枚,面值共0.98元,发行量150.66万套。
被誉为“北国磁都”的磁州窑,地处以黄河文明著称的中原地区。早在约7500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就开始了陶器的烧制,后经历代发展,“北国磁都”的形象日渐确立,迄今已发现九个国家曾出土磁州窑磁器或瓷片,其生产和装饰技法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和泰国。
1978年,在首都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了磁州窑展览,其规模之大、品种之多,在历次磁州窑陶瓷展览中是空前的。这次展览轰动了京城,首都各家新闻单位纷纷报道,尤其是《人民画报》、《人民中国》、《中国报道》等对外刊物,都拿出大版面重点宣传。由此,中国邮票总公司专门确定了发行磁州窑特种邮票的事宜。
邮票的设计者是邮票设计专家万维生先生。万维生,福建泉州人,日本神户是他的出生地,其父是旅日华侨,他早年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邮票总公司邮票设计师。几十年来辛勤耕耘,设计了几十套邮票和邮品,其中儿童生活、咕咚、磁州窑陶瓷、万里长城、天鹅、水仙花、全国山河一片红等为广大集邮爱好者珍藏,曾有万维生邮票专辑出版。万维生尤其喜欢磁州窑陶瓷古朴、浑厚、洒脱、大方的地方风格这与万先生的审美情趣一拍即合。在北京,万维生多次走访故宫博物院、北京文物管理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磁州窑展览组的专家。专家们也为这套邮票的选题感到振奋,纷纷推荐代表性作品。在确定的选题中有宋、金、元和现代几个时期的精品。从品种和技法上,分有珍珠地刻划、墨釉刻划、铁锈花、色泥刻划、花釉,这样的划分照顾了磁州窑的历史、地域、技法和风格的演变。
在发行的6枚陶瓷邮票中,除《宋代·双虎纹瓶》、《金代·黑釉剔花瓶》、《元代•双凤纹罐》、 《元代·龙凤纹扁壶》4枚为古磁州窑产品外,另两枚介绍的是现代产品。这两件现代产品皆出自于一代陶瓷艺术大师——魏之瑜先生之手。
魏之瑜先生1935年出生在天津市。196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后留校任教。1965年,应邯郸陶瓷公司邀请调入邯郸陶瓷研究所,从事磁州窑陶瓷文化的专题研究。在“文革”中,魏先生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罚做繁重的体力劳动。平反后,魏先生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对磁州窑陶瓷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中,搜集、整理、研究磁州窑文化成为他毕生的追求。从目前保留的文字看,魏先生发表的有关磁州窑论著颇丰。其中《磁州窑的历史沿革》、《磁州窑的装饰艺术》、《磁州窑艺术初探》等论文就达16篇之多。另外,由魏先生设计制作的梅林小鸟瓶、花釉羊头樽、色泥刻划杏花瓶等作品多次被送到国外参加展览。1982年8月4日,身患食道癌晚期的魏之瑜先生怀着对陶瓷艺术事业的眷恋离开了人世,那一年他才47岁。
在“磁州窑”邮票设计过程中,著名邮票设计家万维生先生选中了最有代表性的4件古磁州窑瓷器作为邮票图案。设计完成后,万先生总觉得意犹未尽,磁州窑既有灿烂的过去,也有辉煌的现代。离开了现代的光辉,没有了艺术的传承,磁州窑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也就形不成整体的磁州窑艺术成就的概念。经过严格的筛选,代表磁州窑艺术现代高峰的魏之瑜先生的两件作品,即花釉双虎耳罐和色泥刻划杏花瓶被选中。
高温花釉双虎耳罐当时复制较少,总共不超过50件。该罐高约35厘米,口径12厘米,最大胴径18.5厘米,底足直径11厘米。它是以千百年青铜艺术为积淀,以现代高温花釉、窑变釉的艺术手段再创出的现代精品。该罐以两只生气勃勃的雄虎为耳,造型精巧,别致可爱。
色泥刻划杏花双耳瓶高30厘米,口径20厘米,最大胴径25.5 厘米,底足直径18厘米。是采用北方民间窗花剪纸的手法,与磁州窑特有的刻划技术相结合,使之升华为一种崭新的陶瓷装饰艺术。它把花与果综合在一起,突出了民间与民族的性格,表现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浪漫风格。在色彩上,又力求创新,产生了一种美妙的视觉效果。
文/韩修竹 采编/文白